社區登革熱防疫新力軍 誘殺斑蚊裡應外合

  • A
  • A+
  • A++
2019-01-04

社區登革熱防疫新力軍 誘殺斑蚊裡應外合

(圖示說明。圖由 衛生福利部 提供)

 

預防登革熱流行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降低傳播媒介昆蟲-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的族群量。防治實務採用綜合防治的概念與作法,包含容器減量運動、定期環境孳清、民眾衛教宣導、蚊蟲密度監測、適當化學防治等,將病媒蚊族群量壓制在不致於引發流行的水平以下。

 

配合現有登革熱防治策略,國家衛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致力於開發各項防疫資材與策略,全力協助政府及地方防疫單位需求。中心運用偵測病媒蚊密度的誘卵桶設計,進一步開發出大型誘殺桶,讓病媒蚊進的去、出不來,直接撲殺環境中的病媒蚊。小型誘殺桶在室外因水分蒸散等問題,調查人員1週必須管理1次,體積小也較常出現遺失問題。而大型誘卵桶因為體積大,管理週期可以延長,減少人工。中心人員經研究分析,開發一種無耗能、低成本 (含1年份耗材低於1,500元)、不需要每周管理及維護的大型誘殺桶。其蓄水量較小型誘殺桶大30倍,除可以發揮更佳的誘蚊效果外,因不需經常補充誘引物,可以大幅降低管理人力,再利用桶內黏膠裝置並搭配防治藥劑,在吸引病媒蚊產卵的同時,也將病媒蚊同步消滅,有效降低整體環境中病媒蚊數量,是一個非常適合社區長期設置防治病媒斑蚊的方法。目前已於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總共佈設106桶,不到一年誘得255,702顆卵、6,387隻斑蚊、15,865隻家蚊。

 

除了戶外需要仰賴防疫單位與民眾共同合作支持之外,居家室內也是不可忽略之處。經過蚊媒病中心長期調查,台灣室內病媒蚊主要分佈在衛浴廁及廚房,其次是客廳。但是室內病媒蚊只有在疫情發生時,政府才能主動進入防疫,因此平時如何減少居家室內的病媒蚊,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一個重要議題,對此中心於臺南市北區與南區進行「室內誘殺桶計畫」,推行適合室內的小型誘殺桶,讓民眾放置於家中病媒蚊活動多的衛浴廁、廚房或客廳,誘引黏殺室內病媒蚊;並讓民眾自主管理,了解自家病媒蚊活動情形,加強其防治病媒蚊的觀念。

 

臺南市南區田寮里在104年登革熱大流行時,是南區疫情的重災區,當地居民聞『蚊』色變,在里長的支持下,中心於此試行誘卵桶監測與推行室內外誘殺桶計畫,經過病媒蚊密度監測的結果分析,病媒蚊數量確實因室內誘殺桶而降低。2年來田寮里沒有本土登革熱疫情發生,此豐碩防疫成果主要仰賴當地居民的配合與地方防疫單位的支持。未來國家衛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將會秉持任務導向為原則,持續積極協助政府與各地方防疫單位共同防治登革熱。

 

新聞小字典:為何「誘卵桶指數」優於WHO推薦之「布氏指數」?

 

WHO主要推薦的病媒蚊密度調查方法-「布氏指數」,在愈來愈都市化的環境有失真的現象。布氏指數是以調查50-100戶中的陽性容器數為標準,但都市化的環境中,一棟大樓可能就有上百戶,而調查完幾棟大廈的數據卻無法代表整個地區,更不用說上天下地的隱性孳生源。因此需要其他方式輔助布氏指數預測或評估台灣都市中的登革熱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自105年成立即與政府及各防疫單位研擬出登革熱病媒蚊密度標準化監測方法並實施至今。目前使用改進的「誘卵桶指數」,過去即有使用的誘卵桶是一種主動式的密度調查,中心經由標準化器材、方法及增加了卵數當指標,再以地理資訊系統 (GIS) 呈現,建立了新的管理指標:誘卵桶陽性率60%與卵數500顆,且以九宮格區分「優先里別」 (監測里周陽性率60%與卵數500顆) 與「注意里別」 (陽性率60%或卵數500顆),以每周1里1筆數據,增加病媒蚊調查與管理頻率。

 

 

公告時間:2019/01/04
新聞來源:https://www.mohw.gov.tw/cp-16-46002-1.html

 

 

資訊來源:衛生福利部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