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圖由 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提供)
記得去年7月在花蓮南安瀑布附近被發現的小黑熊嗎?這隻落單、需人為介入才能生存的臺灣黑熊幼熊,在政府單位、民間團體、學者專家及地方原住民部落等公私協力團隊夥伴的合作與努力下,經過9個月的照養及野化訓練,小熊已經準備好了,近期內即將返回花蓮野外棲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今(4月23日)於農委會舉辦「小熊要回家」記者會,正式宣布「小黑熊要回到山林了」。包括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楊嘉棟、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楊瑞芬、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張富美、參與本案的學者專家王穎教授、袁孝維教授、黃美秀副教授、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長何成忠、臺北市立動物園主任郭俊成、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科長林金柔、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林文和等,都親臨現場,分享小熊成長歷程中,各階段各單位的用心與投入。會中也在主委陳吉仲見證下,由黃美秀副教授講解9個月來,小熊照養、成長、野訓過程,及該段期間政府單位、民間團體、花蓮在地原住民社區夥伴等協力合作、參與的點點滴滴,並由張富美理事長將影像紀錄捐贈給林務局,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回贈協會感謝狀,表彰協會致力黑熊保育不遺餘力。
政策支持,推動瀕危物種止跌、回升、脫困
陳吉仲致詞表示,根據早期紀錄,臺灣黑熊分布於海拔100公尺以上的森林,只是臺灣淺山地區在人類的利用與開發下造成棲地破碎化,野生動物族群減少。受限於人力與經費,過去政府未能全面進行有效的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規劃,去(107)年在行政院支持下,林務局開始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四年中長程計畫」,將瀕危物種保育行動策略列為六大主軸工作之一,並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24個物種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黑熊、石虎、草鴞、水獺等,強化調查研究及資訊整合,訂定短、中、長程保育策略。同時,進行敏感區位及生物多樣性熱點的盤點,以進行棲地的連結縫補及環境營造,讓瀕危野生動物族群止跌回升。南安小熊的新聞去年引起廣大民眾關注,希望這個案例帶來公眾教育的效果,喚醒國人保育意識,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
黑熊保育協會張理事長則表示,自接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即自臺灣黑熊單一物種之保育使命擴及各原生瀕危物種,如石虎等之追蹤研究,而為善用社會資源及分享全民知的權益,策略上規劃出《黑熊通報系統》的軸線。南安小熊在政府授權下,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組成之「臺灣黑熊孤兒幼熊之收容野化訓練及重返森林」照養野訓團隊全程執行,期間也透過募資方式,讓大眾有機會關注及參與野生動物的保育工作。讓小熊回家是全民的心願,在公私協力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該項任務之價值與執行之經過有向國人闡述與交代之必要,協會也將這9個月來各單位的協力與投入做了完整的拍攝,該紀錄影像在今天也致贈給林務局,可供接續教育宣導、推廣活動運用。
卓清村村長何成忠則代表花蓮當地三個部落歡迎小熊回家,後續透過棲地的巡護,減少人為的干擾,讓小熊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活潑的成長,也祝福小熊能成功繁衍下一代。
小熊落單,花蓮林管處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力救援
小熊是107年7月10日在南安瀑布附近落單被人發現,之後等待多日未見母熊蹤影,加上小熊覓食能力不足,體力明顯減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協力,啟動救援,將牠捕捉暫置於花蓮林管處三民苗圃,邀集相關單位召開專家諮詢會議。會中達成共識,由於小熊年紀太小(約四個月齡)無法獨自在野外生存,應將小熊移置到具自然野地環境的場地接受短期照養,並在完成野化訓練後送回原棲地野放。
當時小熊幼小體弱,情況緊急下,8月8日由空勤總隊協助運送到環境適宜且具黑熊照養經驗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幫助小熊恢復健康、進行野放訓練。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副教授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主動組成照養和獸醫團隊,負責小熊的照養及野訓工作;照養及野訓期間,臺北市立動物園也提供必要的獸醫專業團隊與器材,為小熊做了5次健康檢查,確保小熊的健康狀況良好。而透過這次合作,也讓國內獸醫體系增加了處理大型哺乳動物的經驗與知識交流。
小熊吃野食,學習生存技能
由於缺少母熊的帶領,小熊要回到野外生存,必須在人為引導下食用各種野外的食物,並接受野放訓練。黑熊協會照養團隊廣泛蒐羅國內外野外黑熊的食性資料、國內森林棲地的原生植物,並參考先前特生中心二隻小黑熊野訓的食材,列出小熊專屬菜單,並展開野果野菜募集行動。除了不少關心小熊的朋友贊助自己採集的野果野菜外,林務局各地林區管理處也動員森林護管員,有系統地採集各種當令野果供小熊享用。
12月6日,小熊從原本的照養籠舍移到戶外,進入面積約40乘60平方公尺的森林野訓場,在天然林環境繼續成長,並接受野放訓練,學習野外生活所需的各種技能,如何尋找食物,養活自己,及如何避開有生存威脅的區域等。
公私協力,讓小熊回家
為了讓小熊返回野外後能有一個安全的家,花蓮林管處與花蓮卓溪鄉當地部落合作,進行棲地巡護、野放地點評估、環境教育宣導與培力等,在地居民與各地關心保育民眾都相當支持,當地布農族長老也為小熊的未來進行祈福。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也深入部落舉辦二場小熊要回家的說明會,以獲在地的認同和支持。協會並發起群眾募資案,以及持續的網路資訊分享,讓全民共同參與,更提升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關注程度,並擴大協力合作的能量。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小熊順利長大並回到野外的棲地,確保臺灣黑熊族群的存續,是所有參與團隊共同的目標,每一個步驟都必須非常謹慎,需要所有參與團隊的配合與努力。林務局也在小熊照養、野訓等不同階段召開工作會議,邀集參與團隊及野生動物相關學者專家,商討後續工作規劃或提出建議,確保各項工作按時程順利進行,所以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團隊與各界大眾的無私奉獻。
小熊「要」回家的意義,不僅僅表示小熊「希望」回家,更是大家對於小熊「應該」回家的共識,以及小熊「即將」回家的事實。小熊野放不代表工作就此結束,接下來衛星追蹤研究及棲地巡護等工作,都將接續進行,希望透過科學資料的累積,增進我們對臺灣黑熊族群及其生態的瞭解。
臺灣黑熊的保育工作不是單一機關所能獨力完成,只有公部門、民間團體及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持續關注,小熊的回家之路才會平安、順利,回家之後才能繼續成長、茁壯、繁衍。至於小熊何時回到棲地,將視天氣狀況與各相關單位的時程安排,在最近協調出合適的時間,惟考量小熊安全,野放時間地點不對外公開。林務局最後也呼籲民眾,遇見野生動物時,謹記「愛牠就不要打擾牠」,讓小熊和其他野生動物都能安心回家。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捐贈影片予林務局。圖由 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提供)
公告時間:2019/04/23
新聞來源: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3840
資訊來源: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