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次辦理臺灣特集「與災難共存」

  • A
  • A+
  • A++
2019-10-16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次辦理臺灣特集「與災難共存」

(臺灣文化中心王淑芳主任(前排左三)與出席台灣導演及相關人員在臺灣之夜晚會合影。圖由 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與駐日本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為促進臺日紀錄片電影文化交流,本年與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合作以「與災難共存」(Living with Disaster)為題,首度邀請臺灣紀錄片以「臺灣特集」模式,在影展期間同步選映7部探討天災議題的臺灣紀錄片。主題從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到2009年的莫拉克八八風災等,討論導演們如何透過鏡頭,記錄臺灣人從災難中重振、療癒、再起,並學習與災難共存的奮鬥軌跡。此外「台新藝術大獎」得主蘇育賢導演的《工寮》及許慧如導演的《臨時工》,也從943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亞洲千波萬波」競賽單元,將角逐該單元最高榮譽「小川紳介獎」。

 

在日本19號颱風哈吉貝10月12日重創本州後,鄰近縣市深陷水災之際,10月15日晚上如期在山形市內舉辦「臺灣之夜」晚會,出席嘉賓有山形國際影展理事阿部宏慈、藤岡朝子及專程代表文化部出席致詞的駐日本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以及從臺灣前來參加討論的紀錄片導演黃淑梅、許慧如、馬躍.比吼及國家電影中心紀錄片組組長林木材等,臺日紀錄片專家學者齊聚山形,舉辦臺日災害紀錄片對話,尤具特別意義。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係亞洲最具聲望的紀錄片殿堂,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為國際知名紀錄片的盛會。該展自2011年開創「Cinema with Us」常設單元,聚焦在當年311福島後之相關紀錄片,並成立311紀錄片資料庫,提供世界觀眾透過紀錄片省思災難。

 

此次與山形影展第四度合作,我方由國家電影中心支援,自10月11日至15日在山形市美術館辦理,邀請臺灣紀錄片導演及作品有:黃淑梅《寶島曼波》、《給親愛的孩子》、《回家》;許慧如《大水之後─關於家的12個短篇》、《鄉關何處》;蔡一峰《無聲的呼喚》;馬躍.比吼《Kanakanavu的守候》等7部作品,與5部日本作品進行交流對話。另有國家電影中心紀錄片專家、臺日學者及策展人參與,並於映後設置QA交流,以及一場專業論壇活動。

 

由於臺灣與日本皆有大片國土處於地震帶,天災之於兩國的社會及文化發展亦有重大影響,尤其地震與颱風是日本跟臺灣兩地,在地形與極端氣候下,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這也是影展開創「Cinema with Us」常設單元後首次加入國際作品,臺日導演就災後重建的拍攝經驗交流,以臺日災害紀錄片為主題串聯臺日的文化共同記憶,意義非凡。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次辦理臺灣特集「與災難共存」 | 文章內置圖片

(臺灣文化中心王淑芳主任(前排左三)與出席台灣導演及相關人員在臺灣之夜晚會合影。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公告時間:2019/10/16
新聞來源: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04858.html

 

 

資訊來源:文化部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