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A
  • A+
  • A++
2019-03-28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作者何恆雄老師(1)。圖由 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3月28日至4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共計展出81件作品,展現出何恆雄的創作歷程,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何老師的思考脈絡、創意發想、作者與作品對話。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扶老攜幼一起共襄盛舉。

 

何恆雄是台灣第一位從事地景雕塑創作的藝術家,他創作了戰後台灣第一件非偉人類型的公共雕塑,其作品特別強調融入場所精神,是自小生長環境所給的應證和靈感。他認為:「藝術環境化、環境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人與自然搭的橋是環境的橋,人與人互動的橋是社會的橋,人與自我的橋是內在的橋。」

 

何老師出生於桃園縣新屋鄉,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畢業,美國聖路易芳邦藝術學院美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兼雕塑學系主任;現仍活躍於造形造景工程領域,雕塑藝術造詣深厚,集學理與實務於一身。

 

何恆雄專業著作與獲聘各項美展評審,廣獲國內外學術單位肯定與好評,曾任國家文藝獎雕塑類審查委員、全省美展雕塑審查委員、文建會民族工藝獎審查委員、傳統工藝獎審查委員、國家工藝獎審查委員等。在學術領域上1975年他撰寫的《雕塑、建築與環境藝術之研究》及1984年《現代環境雕塑之研究》,可看出何老師專業與學術界獲致的肯定。

 

何老師的雕塑創作展內容依時間序分為:人體系列、舞樂系列、親情系列、種子孕育系列。一件作品如何誕生,公共藝術如何從發想到產出模型最終成為完成的作品,公共藝術的複雜性還要納入環境的因素,作品如何和環境產生交流,所謂靜觀圓融,來自於幼時環境的滋養及扎實的訓練與豐沛的經驗,進而達到可以靜觀審視自己的內在的境界,而作品融入了大地,融入了場所精神,在與環境的相互襯托下形成了新的語彙和圓融,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前往美學館參觀。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作者何恆雄老師(2)。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作者何恆雄老師與李明俊秘書。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滿足。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綻。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嘿 睡著了。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 | 文章內置圖片

(繼往開來。圖由 文化部 提供)

 

公告時間:2019/03/28
新聞來源: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97889.html

 

 

資訊來源:文化部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