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壯遊夢 發掘耐人尋味的感動「108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徵件起跑囉!

  • A
  • A+
  • A++
2019-02-18

青春壯遊夢 發掘耐人尋味的感動「108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徵件起跑囉!

(我們來到了社區關懷據點,跟這邊的阿公阿嬤一起跳「國標舞」,大家都好開心!。圖由 教育部 提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辦理以來已有近2000名青年們走進臺灣各角落,發掘不為人知的美好!為鼓勵壯遊體驗學習精神,計畫申請年齡向下延伸至15歲,報名組別除了高中職學生的「扎根種子組」、18至35歲的「圓夢青年組」外,更鼓勵18歲青年以感動地圖作為給自己的成年禮,增設「熱血十八」組。計畫徵件自即日起至4月12日止,歡迎15至35歲的青年朋友,3人(含以上)即可自組團隊進行提案,入選最高實踐獎金8萬元,成果競賽優勝團隊還有機會獲得競賽獎金3至5萬元。別錯過提案機會,發揮你的創意,親近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美麗大地,展開一場壯遊吧!

 

你知道我們所吃的米飯從哪裡來嗎?食安問題頻傳,在「農夫種」與「消費者吃」這中間的空白,你是否曾經探究過嗎?去(107)年度感動地圖獲獎團隊─「必有我師」,為把握大學生活最後一個暑假深入探究一件有意義的事,因而走進宜蘭內城進行一場「從土地到餐桌」的旅行。

 

「必有我師」團隊成員由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三位大四學生所組成,團隊在執行企劃期間,拜訪了內城生態學校的兩位創辦人以及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探討關於「食農教育」的內涵、定義與實施方式,同時,並進入社區發揮所學才藝,帶著社區阿公、阿嬤跳國標舞,課餘時候也跟著內城生態學校的大哥、大姐認識當地環境及生態,最後回到「食農教育」的概念,以自身所學傳播專長規劃遊程,讓更多人來到內城,進行「親手做」的體驗教育!

 

大部分九零後的年輕人生長在經濟發達的年代,食物在現代生活中被視為必然的存在,不須瞭解食材烹煮過程,走進便利超商各式美味食品隨手可得。然而,在傳統臺灣廚房中,灶就是生活的主角,日常的一切總是離不開灶。團隊成員利用縮時攝影記錄「純手工」傳統爐灶的興建過程,同時透過訪談以更全面的角度介紹內城,剪成觀光宣傳短片,吸引民眾來地方農村生活體驗。團隊成員共同表示:「食農教育強調的是『親手做』的體驗教育,不論是蔬果稻米,一同到田地耕作、享用割稻飯,更了解食物的製造過程。興建爐灶除了是體驗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從土地到餐桌環節的第一步。」

 

進行一場傳統農村體驗可以促使年輕人重新思考食物的價值,並且學會珍惜食物,團隊成員楊巧柔分享:「出發前,我們覺得三人行必有我師,旅行後才發現,不管進入怎樣的場域,都會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從團員堅定的眼神中,我們看見了臺灣文化的魅力與世代傳承的希望。

 

熱血如你,心中是否正編築著夢想藍圖呢?發揮你的無限創意,讓壯遊結合所學專長,趕快來參加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就有機會幫助你實踐夢想!(其他精彩團隊故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gzHCzh-6M )更多壯遊體驗學習活動請上壯遊體驗學習網(https://youthtravel.tw/ )查詢與報名。

 

青春壯遊夢 發掘耐人尋味的感動「108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徵件起跑囉! | 文章內置圖片

(在內城生態農場一隅古樸的傳統灶腳,由參與體驗的大家共同手工堆砌而成,煮出來的飯菜也別有一番風味。圖由 教育部 提供)

 

 

公告時間:2019/02/18
新聞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20601C0A1518AA2

 

 

資訊來源:教育部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