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水臺灣,大家作伙來

  • A
  • A+
  • A++
2019-01-09

韌性水臺灣,大家作伙來

(韌性水城市評估構面與要素。圖由 經濟部 水利署 提供)

 

近年極端氣候下的暴雨,動輒超過一般防洪排水系統標準,使得工程硬體再怎麼精良紮實,淹水似仍無可避免,如0823水災,未來治水新思維是要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臺灣」。如何讓臺灣具備足以承受衝擊的「容受力」,以及能夠迅速復原的「恢復力」,水利署與成功大學合作編撰「韌性水城市評估-地方政府首長參考手冊」,協助地方政府首長定期做較全面性的自我檢查,強化與提升城市的水韌性,大家作伙來「韌性水臺灣」。

 

臺灣近年歷經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5年蘇迪勒颱風及2018年0823水災,造成人命與經濟財產的損失非常大。水利署及地方水利機關也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財力提升河川與區域排水能力,目前已經大量減少在工程設計標準下的可能淹水面積。然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降雨強度常超過目前我們工程的治理標準,因此,未來治水新思維是要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臺灣」。

 

經濟部水利署賴署長表示,如何讓臺灣具備足以承受衝擊的「容受力」,以及能夠迅速復原的「恢復力」是建構韌性臺灣的關鍵。聯合國減災策略組織(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2005年發布「兵庫行動綱領」與2015年發布「仙台減災綱領」特別強調「提升韌性」是降低氣候變遷影響下災害風險衝擊之重要基礎,故水利署與成功大學合作,參考聯合國減災策略組織建構的「讓城市更具韌性」十要素及邀請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政府與行政院災防辦公室與水利、都計、國土規劃與災害風險等領域專家舉辦4場次座談會,及考量地方政府的可操作性,編撰「韌性水城市評估-地方政府首長參考手冊」。

 

賴署長強調「韌性水城市評估-地方政府首長參考手冊」,主要包含:組織(治理)、社會(人民與環境)、經濟(財政)、基礎設施四個構面(如圖),透過這四個構面的要素與指標協助地方政府首長定期做全面的自我檢查,就好像我們會定期到醫院作身體檢查。透過檢查瞭解自己城市的風險、及檢視城市水韌性能力。當地方政府經過自我評估檢視後,就比較容易清楚掌握城市水韌性需要強化之處,作為治水施政參考;另參考手冊更做為地方政府自我評估(自我成長)的工具。

 

在極端氣候衝擊下,水利署期盼藉由各種方式,大家共同努力把城市的水韌性準備好,讓城市、社區、居家能達到更具有水韌性能力,中央與地方攜手共建「韌性水臺灣」。

 

 

公告時間:2019/01/09
新聞來源:https://www.wra.gov.tw/6996/7270/127542/

 

 

資訊來源:經濟部 水利署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